对于今年金价的惊人涨幅,尤其是近期大幅回调后的走势,我的观点一直存在明显矛盾。
一方面,若此次回调是金价牛市终结的开端,我并不会感到意外;另一方面,我也理解持相反观点的人——他们认为,在市场适应全球货币与金融体系复杂且深刻的变革之际,金价仍将保持强劲趋势,当前回调仅是短暂修正,金价最终会创下历史新高。
我们先来看看看空理由。显然,金价的暴涨(涨幅甚至超过科技巨头推动的纳指)是泡沫行为的典型特征,其涨势完全由自身动量驱动。一旦“错失恐惧症”(FOMO)蔓延,即便是无关紧要的边缘事件,也能加剧市场狂热。问题在于,这些支撑金价上涨的理由是否经得起推敲。
从历史来看,持有黄金(即便无货币收益)的核心逻辑,在于其作为货币锚定物和通胀对冲工具的作用。但即便这一逻辑长期成立,也无法解释2025年金价的突然飙升。要知道,2025年美元已先出现下跌,且随着美国通胀前景及通胀预期改善,美债收益率也显著下降,而金价的加速上涨多发生在这之后——正因如此,我能理解为何有评论人士将当前金价走势归为泡沫。
再来看看多理由。在我活跃于金融行业的生涯中,曾多次对黄金持乐观态度。其中一次是1995-1996年,当时我担任高盛首席外汇策略师。彼时,已有不少评论人士担忧美国及其他主要经济体政府债务高企且增速过快;再加上这些债务可能通过货币政策通胀化来稀释,买入黄金的逻辑显而易见。
我记得当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买入了一份黄金看涨期权。但几个月后,金价几乎纹丝不动,为避免期权时间价值损耗(time decay)完全侵蚀收益,我决定止损离场。
另一次则是后来我担任高盛资产管理部门主席时。当时我试图鼓励部分研究员和投资者更开放地思考资产配置,不再受限于传统基准及“65%股票、35%债券”的典型配置模式。我的一位同事为此设计了一个有趣的“无约束总回报模型”——该模型涵盖了浮动汇率时代更多类型的资产。有趣的是,模型建议的黄金基础配置比例,远高于除“黄金狂热者”(指持阴谋论观点的极端支持者)之外所有人认为合理的水平。
不出所料,当我们向经验丰富的投资专家和资产配置师介绍这个模型时,他们认为该策略极难执行——风险过高且过于反常,难以获得市场认可。尽管如此,金融与投资领域始终存在有趣的主观维度,这一视角或许能帮助我们理解如今黄金看涨派的逻辑。
凭借我对外汇市场的分析背景,我完全理解为何传统外汇储备的大额持有者(尤其是中国和俄罗斯)会做出增持黄金的战略决策,也明白为何它们会鼓励金砖国家(BRICS,由主要新兴经济体组成)的其他成员国采取同样行动。它们毫不掩饰打造“非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意图,这一点众所周知。
但或许还有一个更平淡的解释。在外汇市场的工作经历告诉我,基于相对实际利率变动,货币通常会出现周期性价格偏离:当美联储宽松、且通胀预期未大幅下降时,美元会走弱;当美联储紧缩时,美元会走强。而且,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其他主要货币,似乎也适用于金价——当所有七国集团(G7)经济体的实际利率均下降时,黄金将从中受益。
放到当前背景下,若市场认为,即便基础通胀未改善,各国央行仍将大幅宽松(或至少不会进一步紧缩),那么金价走强与历史规律是一致的。

我无法判断看空与看多观点哪一方会胜出,尤其是金价接下来的走势,其他人也同样无法预测。但我肯定会密切关注,并对所见所闻保持开放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