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作为全球第二大加密货币和最重要的智能合约平台之一,其发展动态一直备受关注,在中国特定的监管环境下,以太坊的“国内形势”呈现出独特的面貌,既有挑战与限制,也孕育着本土化的探索与转型。
监管政策的主导:明确方向与合规底线
自2017年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即“94文”)以来,中国对加密货币的监管态度日趋明确和严格,对于以太坊而言,其在国内的形势首先受到宏观监管政策的深刻影响:

- ICO与交易所的全面清理:国内首次代币发行(ICO)活动被明令禁止,涉及以太坊的募资项目基本绝迹,境内所有虚拟货币交易所(包括涉及以太坊交易的平台)被要求清退国内用户,停止法币交易服务,这使得以太坊在国内失去了公开、集中的交易场所和便捷的出入金通道。
- 挖矿活动的全面禁止:2021年,中国正式宣布全面禁止加密货币挖矿活动,由于以太坊早期依赖PoW共识机制,国内曾拥有庞大的以太坊矿工群体和矿机产业,禁令一出,相关矿工被迫迁离海外,矿机企业面临转型,以太坊的算力主体彻底转向海外,国内对以太坊共识层的影响力基本归零。
- 金融服务的严格限制:银行、支付机构等被禁止为加密货币提供账户开立、登记、交易、清算、结算等服务,针对加密货币的炒作、金融衍生品交易等行为也受到严格打击,这有效遏制了以太坊在国内金融体系内的渗透和投机行为。
- 鼓励区块链技术发展,但区分“币”与“链”: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的战略价值,并将其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管明确将“加密货币”(币)与“区块链技术”(链)区分开来,这意味着,基于以太坊底层技术或受其启发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前提下,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必须剥离代币发行和交易属性。
技术研究与生态探索:合规路径下的本土化实践
尽管在“币”的层面受到严格限制,国内在以太坊相关技术和生态的某些方面仍有探索:

- 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国内不少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科技企业(如蚂蚁集团、腾讯、百度等)在区块链底层技术、智能合约、隐私计算等领域积极投入研发,虽然直接基于以太坊主网的开发较少,但以太坊的开源精神和许多技术理念对国内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平台(如Hyperledger Fabric、FISCO BCOS以及各类联盟链)产生了深远影响。
- 联盟链与以太坊兼容性:国内联盟链发展迅速,一些联盟链在技术架构上借鉴了以太坊的设计思路,如智能合约虚拟机(如EVM兼容链),这使得开发者在熟悉以太坊开发工具和语言(如Solidity)的基础上,能够相对平滑地将应用迁移到合规的联盟链环境中,实现“业务上链”。
- NFT与数字藏品的本土化探索:以太坊上的NFT(非同质化代币)概念在国内引发了关注,但呈现“本土化”转型,国内平台普遍采用“数字藏品”的表述,强调其收藏价值而非金融属性,并联盟链发行,避免与公链上的加密货币挂钩,虽然市场规模和活跃度与海外有差距,但也形成了一定的生态,吸引了艺术、文娱、版权等领域的参与。
- 开发者社区的活跃与迁移:以太坊拥有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国内也曾有相当数量的以太坊开发者,在监管环境下,部分开发者转向了合规的区块链项目或联盟链开发,部分则选择出海或专注于纯技术研究,国内开发者社区对于以太坊的技术演进(如PoS转型、Layer2扩容方案等)仍保持关注,并通过线上渠道进行交流学习。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当前国内以太坊形势的核心特征是“严监管下的有限探索”,未来仍面临诸多挑战,但也存在一定的机遇:
挑战:
- 政策不确定性:加密货币领域的监管政策仍存在不确定性,合规边界需要持续关注和把握。
- 生态割裂:与全球以太坊生态的割裂使得国内开发者和企业难以直接参与全球最大的区块链应用生态,也限制了创新活力。
- 人才流失:部分顶尖开发者和技术人才因国内环境限制而流向海外,不利于本土区块链技术生态的长期发展。
- 创新动力不足:在严格限制代币经济模型的情况下,纯粹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可能面临商业化和推广上的难题。
展望:
- 技术持续学习与借鉴:以太坊作为区块链技术的标杆,其技术创新(如Layer2、跨链、隐私保护等)仍将是国内区块链领域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方向。
- 联盟链的深化应用:在“无币区块链”的框架下,基于以太坊技术理念的联盟链将在政务、金融、供应链、溯源等领域找到更多落地场景。
- 数字藏品的规范发展:若数字藏品行业能在监管引导下进一步规范,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或能成为以太坊技术在国内的一个特色应用分支。
- Web3概念的审慎探索:Web3所倡导的去中心化理念、用户数据主权等,与国家推动的数字化转型有契合之处,国内可能会在剔除金融投机属性后,探索Web3技术在文化、娱乐、社交等领域的合规应用。
国内以太坊形势是在国家强监管背景下形成的独特格局,以太坊的“币”属性在国内已无生存空间,但其“链”技术所代表的创新理念和部分实践,仍在通过合规的路径进行本土化探索,国内以太坊相关的发展将更加聚焦于底层技术研发、联盟链应用以及数字藏品等合规领域,与全球主流以太坊生态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差异化发展,如何在严守监管底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以太坊的技术成果,赋能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将是国内业界需要持续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