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制度化:一种新的范式
比特币近期的剧烈波动,包括2025年10月10日在中心化交易所14%的暴跌,凸显了机构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与散户主导的回调(通常会引发恐慌性抛售)不同,此次暴跌后出现了持续的买盘压力,预示着市场结构正在发生转变。
根据老虎研究比特币估值报告 机构投资者越来越倾向于将市场波动视为积累财富的机会,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将有78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 比特币 现货ETF和第四季度仅在一周内就带来了32亿美元的交易额。MicroStrategy等企业买家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 2025年10月新增388个比特币 这反映了人们对比特币长期价值的信心。结构性转变是
不是 不仅是行为方面的问题,也是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 链上数据显示 MVRV-Z 得分为 2.31,表明市场过热但并未出现极端失衡。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正在吸收短期波动,与以往由散户主导的市场调整相比,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监管明晰化:促进机构采纳的催化剂
2025 年的监管发展在比特币作为机构资产的合法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2025 年 7 月通过的《GENIUS 法案》为稳定币提供了明确的监管框架,标志着一个转折点。该法案通过解决合规风险,使比特币的合法化进程得以推进。
为更广泛的制度接纳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Tether 对拉丁美洲加密基础设施公司 Parfin 的战略投资,凸显了机构级加密货币在该地区的应用扩张。Parfin 在巴西和阿根廷的业务,加上 Tether 为巩固其地位而采取的举措,都表明了加密货币在该地区的地位日益增强。 美元 作为结算资产,凸显了数字资产与传统金融体系日益融合的趋势。 据报道 .然而,监管方面的挑战依然存在。在美国,各州出台的新限制措施造成了短期的不确定性,像 Bitcoin Depot 这样的公司也因此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利好因素:流动性和降息
比特币在2025年的表现也受到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美联储在2025年9月降息25个基点,加上市场预期年底前还会再降息1-2次,都对比特币的走势产生了影响。
创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对于风险资产而言,全球流动性状况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M2货币供应量达到创纪录的96万亿美元。 从而加剧了对比特币等通胀对冲资产的需求。这些宏观经济利好因素并没有被机构投资者忽视。
Tiger Research 将目标价上调至 20 万美元 到 2025 年底,比特币的走势综合考虑了流动性动态和监管进展,并假设机构需求持续存在。低利率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有效地降低了长期持有比特币的资本成本,使战略性入场点更具吸引力。战略切入点:美元成本平均法和波动率驱动框架
对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利用机构级策略来降低波动性。美元成本平均法(DCA)仍然是一种稳健的方法,尤其是在机构投资者持续逢低买入的市场中。例如,10 月 10 日的暴跌,
事实证明,下行风险往往会得到满足。 机构买盘稳定了价格走势。此外,波动率驱动框架(例如使用链上指标,如MVRV-Z指标)可以帮助识别超买或超卖情况。虽然当前的MVRV-Z评分表明需要谨慎,但它
目前还不表明估值过高。 这为有条不紊的入场提供了机会。机构投资者也在运用算法交易策略来把握短期市场错位,这进一步强化了系统化、数据驱动型方法的必要性。结论:各方力量的汇聚
比特币在2025年的波动并非不稳定的迹象,而是其作为一种资产类别走向成熟的体现。机构的广泛接受、监管环境的明朗化以及宏观经济的利好因素共同营造了一个独特的市场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波动性正日益成为一种常态,而非缺陷。对于投资者而言,挑战在于如何调整策略以适应这些结构性转变,优先考虑耐心、多元化投资和长期视角。随着市场的不断演变,那些能够把握新范式的人或许能够更好地把握比特币下一阶段增长带来的机遇。

